首页 >> 要闻传递 >> 组工文件

基层组织建设情况通报(第6期)

发文单位:     发布时间:2004/6/22 15:53:41     

基层组织建设要在创新中求突破

一、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
    要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必须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下的不同问题,有一套创新的工作方法。就目前看,重点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改革选人用人办法,实现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没,首先就要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但日前在选用干部的工作中,标准不高、视野不宽、渠道不畅、机制不健全问题还一定程度的存在。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基层班子的优化和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增强时代意识,在选人用人上开阔视野,拓宽渠道,建立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为核心的农村基层干部选用新机制。近年来,我们县在村级班子中积极推行了“两推一选”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了“梯次化培养工程”,都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是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实现由应急式向主动式转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干部素质是根本。近年来,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不甚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培训工作缺乏前瞻性和针对性。被动应急式的培训多,有针对性的培训少。因此,必须制定长远的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改进培训方式,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在这方面,我县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如开办优秀党支部书记十六大精神培训班、新任村委会主任适岗培训班、农村干部专业素质培训班等特色班次,从实践来看,效果很好。
    三是拓宽党员干部监督渠道,实现由封闭式向公开式转变。从调查来看,当前,一些地方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问题仍很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由对基层干部监督乏力所致。目前,加强干部监督的措施还失之于软,失之于偏。因此,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监督措施,提高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近年来,我县进一步提高了乡镇政务公开和农村村务公开的质量,将基层班子内部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结合起来,扩大监督范围,同时还在干部选用和党员发展等工作中推行了“公开”“公示”制度,这些措施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提高了基层组织建设质量。
    二、创新工作领域,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当前,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新的经济组织与日俱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不断拓宽工作领域,扩大党组织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覆盖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一是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近年来,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整体规模不断壮大。因此,必须适应这一形势,在基层党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上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努力做到“两有”、“两要”,即有党员就要有党组织,有党组织就要有上级;有党员有组织就要开展活动,就要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为此,2001年以来,我们成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工作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按照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私营企业发展的原则,采取了“独立、联合、挂靠、选派”等方式,积极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针对党员较少或无党员的私营企业,我们选派了优秀党员到企业担任党建工作联络员。同时,在各乡镇均成立了企业党总支,领导和指导所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从而理顺了私营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目前,全县110家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私营企业中,98%建立了独立党支部或联合党支部;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大都选派了党建工作联络员,有效地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了党的影响力。
    二是适应城镇管理改革的需要,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当前,我县县城规模不断扩充,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适应这一形势,我们于2002年成立了城管委党委,并同时在城区设立了9个社区支部委员会。在一年多的实践中,9个社区党支部以服务本辖区居民为中心,在创建组织载体、转变领导方式,丰富活动内容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广泛开展了面向居民的便民服务活动,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活动和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城镇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三是适应农村人力资源规模转移的新形势,推动农村党建由本土向流动区域延伸。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大批青壮劳力包括部分党员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在区域和行业间形成了特殊的流动群体,这些流动群体的出现,在为流入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党员管理的难度。这就需要基层党建工作从农村本土向流动区域延伸和发展。近两年,我县从适应这种新形势的要求出发,积极探索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办法,如“集出集管”,即在集体外出的流动党员中建立党组织,这种形式适合在建筑业和对外劳务输出中推行;“散出集管”,即在分散外出、流动地相对集中的党员中建立党组织,进行统一管理;“散出散管”,即对个别外出地点不固定的,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凭证参加当地党组织的组织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创新工作机制,确保基层组织建设收到实效
    一是不断优化融党建工作、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于一体的目标机制。建立健全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体系,必须把不断优化目标体系放在首要位置。不论是制定班子建设目标、党员发展管理教育目标,还是制定经济发展目标、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等,都要本着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两个目标一起订、两个规划一起作、两个成果一起要”的原则。突出目标体系的整体性,把经济建设、党的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二是建立健全层次分明、责任明确、上下贯通的农村党建工作领导机制。基层党建工作既是一项基础工程,又是一项系统工作。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只靠一个部门是不可能做好的,要成立专门的基层党建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综合协调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打整体战,形成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工作领导体系和执行体系。如我县“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办公室”成立以来,注重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作用,积极检查和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协调各部门形成了强大合力,推动了工作的扎实开展。
三是逐步完善监督与激励有机结合的考评机制。上级党委对基层组织任期目标和党员年度目标的进展情况,要切实抓好督促检查。采取工作例会、座谈会、协调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强化督导,月小结,季检查,半年初评,年终总评,搞好检查验收。要合理制定考核验收标准,制定标准要考虑到影响目标完成的各种因素,尽量运用量化的形式。要突出考核的经常性,把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结合起来,制定一些阶段性的考核计划,便于随时掌握目标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目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把考核结果与奖惩对接起来,把完成目标的优劣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充分体现奖勤罚懒的原则。要依据系统控制原理,健全信息系统,形成信息网络,及时进行反馈,以便修正和调整目标管理的内容与运行,使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始终良性运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