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传递 >> 组工文件

基层组织建设情况通报(第8期)

发文单位:     发布时间:2004/6/22 16:03:35     

海兴县实行“三培养两促进”解决农村党员、干部后继乏人问题初见成效

2003年以来,海兴县为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在全县农村深入实施了“三培养两促进”活动,即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双带”能力强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促进农村基层组织上档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经过一年来的实践,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基层党建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现象,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提高农村党员致富能力,解决农村党员、农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明确选人标准。去年初,县委在全县组织了一次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状况的全面调查。经过调查发现,少数基层干部认为抓农村党建是虚任务,抓不抓无所谓;农村党员致富能力较差,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到位;农村党员干部后继乏人问题突出,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发挥;大批依靠党的政策富起来的农民,受传统用人观念影响,往往有能无位。在深入分析这一问题的基础上,县委提出了开展“三培养两促进”活动的工作思路,旨在把带富、领富能力作为选人标准和用人导向,使党员和村支部真正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体现党的先进性,使村支部、党员、致富能手三支力量形成拳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明确提出:三年内使70%以上具有一定素质和能力的农民党员成为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致富能手,致富能手占新发展农民党员的80%以上,90%以上的农村“两委”成员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60%以上的村年集体收入超万元,彻底消灭集体经济空白村。
    二、摸清底数,建档造册,选准培养对象。县委制发了《关于在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开展“三培养两促进”活动的实施意见》,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各乡镇党委具体负责,对全县农村中的致富能手、入党积极分子、村后备干部和农村党员干部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掌握了非党员致富能手的思想状况、职业技能、收入来源和现实表现,共选出272名致富能手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从农民党员中筛选出232名年龄在45岁以下、有一定文化程度和致富潜能的党员作为致富能手培养对象。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民主推荐确定“双带”型村后备干部83人。县委组织部对以上687名“三培养”对象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对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区别对待,分类要求,逐村逐人制定了培养计划。已经致富的党员,围绕项目搞示范,做样板,每人带动2—3名贫困党员或群众共同致富;尚未致富的党员,通过县乡培训、致富党员帮带,尽快成为致富能手;对率先致富的“能人”,分类排队,把政治觉悟高、带动能力强的优秀分子确定为党员培养对象,明确一名村支部负责人跟踪教育,定向培养,提高思想觉悟,政治上尽快成熟,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对群众公认度较高、“双带”能力强的党员,有计划地安排到村的配套组织或村“两委”锻炼,或直接选任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
    三、责任到人,分类培养,逐级提升素质。县、乡党委分别制定了培养教育规划,针对不同对象,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一是抓点带面。在全县筛选了28个示范村,由县级干部和乡镇班子成员分包,对其中倒排5%的11个后进村,每村由1名县委常委联系,2个县直部门编队帮扶,为培养对象解难题,搞服务。二是结对联系。县委将该活动纳入乡镇党委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了责任目标。年底对包村乡镇班子成员进行考核,并在全县范围通报,并作为评优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三是加强培训。县委重点培训村干部和后备干部,乡镇党委重点培训党员和致富能手入党积极分子。一年来,举办专题培训班36期,培训人员2900人次。
    四、培树典型,搞好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县委指导乡镇党委广泛深入地进行了“农村奔小康,党员怎么当,村干部怎么办,致富能手怎么办”专题讨论,有效提高了全县党员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村干部、农民党员和致富能手的致富带富热情。在各乡镇评选奔小康红旗村9个,科技示范户37个,党员种养加大户51个,并进行了隆重表彰。县委在县电视台开办了“三培养两促进”专题栏目,及时宣传活动开展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同时,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拍摄了“三培养两促进”专题片,在电视台定期播放,为活动开展宣传造势。为进一步扩大活动成果,县委确定2004年为深化“三培养两促进”活动成果年,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建章立制、扩大规模、深化层次、提升质量”为目标,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活动开展一年来,全县呈现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32名“双带”型党员走上村干部岗位,2名“三培养”对象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120名致富能力强的群众发展为预备党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同时,形成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考察班子和识别选用干部的工作导向,激发了农村基层干部抓经济、抓发展的热情。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在一大批带富党员、带富干部帮带下,110个贫困户找到了致富路子,150个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50元以上,31个村年集体经济达到20万元,规划建设养殖和商贸小区8个,新上项目22个,总投资2000多万元。

(根据海兴组织部上报材料整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