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区南陈屯乡党委运用“八到户”工作方法做好新区开发建设工作
运河区南陈屯乡党委在配合沧州市新区建设和运河区“五大工程”建设,尤其是在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暨运河区南陈屯乡十二户村的开发建设中,充分运用“八到户”工作方法,做深做细做实群众工作,保证了新区开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新区规划,稳定是前提。深入开展“八到户”活动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运河区南陈屯乡位于沧州市区城乡结合部,是沧州市新区建设的主要开发区域。在新区建设中如何做好失地农民的思想工作,正确处理征地、用地和开发补偿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加快新区建设,促进运河区乃至全市农村和社会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南陈屯乡党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两名副书记和组宣委员为成员的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并确立了充分运用“八到户”的工作方法,继续发扬“八到户”的工作作风,努力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打好开发工作基础战的工作思路。
市新区建设的第一个项目是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原沧州卫校)校区迁址。市区领导和学校的领导几经考察和研究,把校址选定在十二户村。在开展征用土地工作初期,部分村民有意见,主要是在感情上难以接受失地的现实,同时担心失地后的费用补偿和安置问题。对此,乡党委和政府首先与村“两委”班子沟通思想,明确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迁址十二户村,对村庄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长远利益,并逐步达成了共识。在征用土地的工作中,全体工作队员和乡村干部,从维护群众利益出发,深入到田间地头,或利用晚上的时间对征用土地涉及的370多户村挨家挨户进行走访,认真细致地征求村民的意见,逐步使村民认识到,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迁址到此,必将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以及改善村庄经济状况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极大的近期效益和长远利益。在征地问题上处理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利益和整个村的稳定。乡党委和政府经过和村“两委”班子协商,制定了关于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土地费用补偿和村民安置的整套方案。工作组召集30多名党员和村民代表讨论土地征用问题,并由区、乡干部分组带领党员和村民代表到群众中开展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同时,在广播上反复宣传市新区建设的重要性和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对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兴起第三产业、增加村民收入的好处,实现了舆论造势、营造氛围、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目的。
二、落实规划,解决问题是关键。深入开展“八到户”活动为解决拆迁工作中的诸多问题提供有效的工作途径。经过区、乡、村干部和党员群众深入细致的宣传,绝大多数村民同意征用土地进行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在此基础上,工作组配合村“两委”班子成立了村清偿委员会,并依据《土地管理法》关于土地补偿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具体的补偿措施。补偿措施补偿通知发布三天时间时,只有40多户村民办理了补偿手续,其余320多户仍在观望。为了加快落实补偿工作,让新校址尽可能快地开工兴建,工作组带领党员和群众代表对几户影响较大、带头不办补偿手续的群众逐一做思想工作,耐心细致地宣讲国家有关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宣讲新区建设将给村庄经济发展及村民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有的户工作组先后10余次登门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就这样,用政策、用法律、用真情终于打动了村民,全体失地农户陆续办齐了补偿手续。
三、规划实施,发展是根本。深入开展“八到户”活动为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乡、村两级班子深刻认识到,土地补偿只是解了一时之利,要使群众致富,必须加快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村“两委”班子通过各种渠道与加拿大TOFU公司驻北京办事处、山东青岛及沧州的知名企业进行洽谈,引进了保健品生产、良种牛养殖、无缝钢管生产和水处理等五个项目,为村庄经济的长远发展和村民走上致富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整个征用土地及补偿安置及创办经济实体过程中,乡、村班子始终按照市委“八到户”的要求,拓宽服务领域、创新工作方式,群策群力,带着感情做好事关群众利益的每一件事。他们结合实际做到了政策法规宣传到户、干部身心感情到户和补偿措施落实到户,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农民利益,保证了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得以顺利迁址成功。该村至今没有发生一起上访或阻工事件,出现了新区开发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两不误相互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根据运河区委组织部上报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