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工动态 >> 调查研究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发文单位:     发布时间:2011/5/24 8:19:11     

社会建设与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密切相关。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这一重要精神,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是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是全部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政党作为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出现的政治组织,其生存和发展始终离不开社会这一土壤。

  政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政党并非从来就有,而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当人类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时,人们的思想理念和实际利益需要有一个政治组织来代表和维护,要求由部分人组成这样一个政治组织即政党。资产阶级政党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结果。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灾难深重的旧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我们党的产生准备了思想理论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我们党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党于19217月应运而生。

  社会性是政党的重要属性。政党是政治组织,主要活动于政治领域,其根本属性是政治属性。但与此同时,政党是一定社会组织、阶层、阶级和集团利益的代表,总是生存和发展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必须面对各种社会阶级阶层关系、党际关系和各种利益关系。因此,政党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政党的性质宗旨、价值理念、纲领政策等,最终都来源于社会的需求和期待,又直接影响着社会对政党的评价和选择。一个政党只有在坚持自身政治属性的同时强调自身的社会性,才能始终代表所属阶级阶层的意志,维护和发展所属阶级阶层的根本利益,引领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社会是政党的舞台。社会不仅孕育了政党,而且为政党的活动和发展提供了舞台。特别是执政党,执掌着国家政权和社会资源,实际上是既扎根于社会而又领导和服务社会的特殊政治组织。广阔的社会领域和多元的社会系统既是执政党执政的土壤,又是执政党执政的舞台。执政党只有充分适应须臾不可离开的现实社会环境,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同和支持,从而为自身发展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强调政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性是政党的重要属性、 社会是政党的舞台,归根结底是要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群众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力量。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之所以能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立党宗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主体力量。因此,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能忘,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观点不能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不能变。坚定群众立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维护群众权益,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根本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根本要求。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工作。重视和善于开展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也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元、内容更加丰富、环境更加复杂、任务日益艰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的任务就是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在唯物史观的视阈里,人民群众的地位至高无上,人民群众的力量战无不胜,人民群众的利益重于泰山。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内容。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决定了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内在一致性。正是基于此,我们党始终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谋幸福,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

  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离不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更新管理理念。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有机统一,努力使社会管理更加人性化。二是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深刻认识管理就是服务,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过程,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优化服务中强化管理,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三是树立齐抓共管的理念。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努力实现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行政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

  创新管理方法。一是实行分类管理。遵循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规律,采取不同的管理服务方式。一方面,各种社会组织如以工会、妇联、共青团、科协、文联为主体的人民团体,以公立教育、医疗、新闻出版、文化团体、科研机构为主体的事业单位,以居委会和村委会为主体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以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中介服务机构为主体的社会组织等,应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展其长;另一方面,党应加强对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二是推行全面、全程管理。在空间维度上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无死角、无断层管理,在时间维度上实行一以贯之、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不间断管理。三是强调现代管理。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工作的对象和内容发生了许多变化,社会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日益突出。因此,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断增强社会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改进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党委的社会管理工作领导机制、政府的社会管理责任机制、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各类社会组织的社会服务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和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机制以及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机制。
上一篇:与时俱进做好党组工作
下一篇:暂无信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