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百年党史 沧州记忆

向警予: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发文单位:     发布时间:2021/6/28 15:57:29     

向警予: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旅勤工学和留苏学习的进步青年相继回国,在火热的斗争中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功勋。”向警子就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位女性进步青年。她从小就接受良好教育,思想进步,发奋图,将实现“男女平等”作为毕生所愿;旅法期间,她热探求真理,积极主张建立党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回国后,她毅然投身革命,高擎女运动的旗帜,领导了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女运动,堪誉“中国的特金;面对反动派,她高,大义,不惧,慨就义,留下“我为的事业而死,无上光荣!”的铮铮誓言。1939年,在延安召开的“三八纪念大会上,毛泽东向全党发起了“学习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的号召。2020年,适逢向警予同志诞辰125周年,撰文追忆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的不朽历程。就是要感悟学习她“忧国忧民立壮志、敢为人先新天”的初心品质。

 

一、男女平等,毕生所愿

溆浦,一个让人听起来比较陌生的地方。上沅水,发枉渚,宿辰阳,一路跋涉,入与两千多年前,楚国左徒屈原过长江,经庭洞,浦,流放至此,行吟抒怀,创作了许多炙人口的“骚体”辞篇,著就了“诗赋之宗”的地位,为浦留存了饱含“忧天下”的文化情怀。两千多年后,这里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妇女部长,她就是向警予。

向警予,土家族人,原名向俊贤,乳名九九,1895年9月出生于湖南浦的商贾之家,家境殷实。或许是受到浦深厚的文化滋养,父亲向瑞龄虽是一名商人,但十分重视对孩子们的教育培养。向警予的大哥向仙钺(日本早田大学专科部政治经济科肄业)、五哥向仙良(日本首都府立圣科大学医学士)、七哥向仙钟(日本明治大学经济系商科学士)、十弟向仙锞(日本千叶医学专门学校药学士)都有留学日本的经历,可以说,在当时向家众子女的文化水平是比较高的。有这样的文化熏养,向警予自然从小也形成了好学的习性,她喜欢听故事,“尤其喜欢木兰从军的故事,并能背诵《木兰辞》”,可能这就是她萌生“谁说女子不如男”思想的起源。8岁那年,向警予进入了家乡的一所小学读书,成为了浦第一个上学的女孩。在大哥仙钺的影响下,向警予自12岁起就开始关心国事,《新民丛报》民报》等刊物是她接触新思想、了解政治的窗口,对她后来的革命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读书带来的改变使向警予切身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她逐渐感悟到了这个时代对女性的不公。

1910年,向警予考入了常德女子师范学校,在这里她不仅刻苦学习,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她与翦伯赞的姑姑万容、丁玲的母亲蒋胜眉等人结拜为七,结拜词读来地有声:“振奋女子志气,励志读书,男女平等,图强获胜,以达到教育救国之目的。”之所以有如此志向,是因为她们认为“中国今日之种种事业,其希望均在学生”。但这种希望仅靠男学生是不够的,女学生也是“希望”之一。可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女性读书是一件“无用”甚至“无德”的事情,然而向警予不这么认为。1919年12月,她在给友人的信中曾谈起有关女子发展计划的问题,将当时流行的“女子解放”思潮的兴起归根为“学识能力的关系”,将女子解放的希望寄托在教育上,其中“男女同学的教育,尤为提高女子学识能力,是催促社会文化进步的唯一妙法”。读到这些论断,有些人认为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但这并非“纸上谈兵”的信口开河之语,而是向警予敢为人先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

1912年春,常德女子师范学校停办,向警予与蒋胜眉等人相约赴长沙,并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两年后,该校校长朱剑凡无故遭到免职,向警予为了表达抗议愤而退学,转学到了朱剑凡自办的长沙周南女子师范学校。也是从这时候起,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向警予,以此来警醒自己要时刻对封建势力保持警之心,要时刻与他们作斗争。周南女校以“救亡图存,启迪民智,解放妇女”为宗旨,学校汇集了大批思想活跃、进步的师生,更激发了向警予的爱国之心和救国之志。1916年,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回到家乡创办了浦县立女子学校,决心“启蒙女子智识、提升女子觉悟”。为此,她专门为学校创作了《浦女校校歌》

美战,庐山之下水滨,

我校巍巍耸立当其前。

看呀,现在正是男女平等,

天然的淘汰,触目惊心。

愿我同学做好准备,

为我女界啊大放光明。

这首校歌感情饱满、斗志昂扬,展现了女校的巍巍风貌,释了女校的建校理念,指明了女校的发展方向。向警予担任第一任校长,从此开始了践行自己的教育救国之路。

浦县城本就封闭落后,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男女共读更是一件从未有过的事情,许多人并不理解向警予的良苦用心,反而担心让女孩子上学,会被“带坏”。学校开学一周后,前来读书的女孩不过寥寥数人。向警予深知此事的艰难,倒也不气馁,而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她“一面请求县知事发布《令各区送女子就学文》的布告”,一面“与同事在县城万寿宫演出新戏进行劝学”,她努力宣扬男女平等及读书的重要性,挨家挨户劝学,最终打动了许多家长,纷纷将自家女孩送进了学校。为了让家贫者也能接受教育,她还开办刺绣、缝等课程,让贫困学生半工半读。为了提高学习教育水平,她高薪聘请优秀老师前来任教,让学生们经受新思想的洗礼。她是校长,也是孩子们的贴心保姆,她与学生们同吃、同住、同学习,给孩子们以无微不至的关心,深受学生们爱戴。在整个办学过程中,向警予注重强化学生们的“国家意识”,引导学生们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她重视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而反对“读经”她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不仅“开设了完整的体育课程,而且发展了竞技体育”,将体育锻炼与救国结合到了一起。浦女校除了教授知识,还践行着“自治心、公共心”的校训,引导学生不仅要注重个人品德,而且要担负起个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这一思想即便在今天来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办学过程,向警予处处敢想敢做,“在一县之中,尽其‘上说下教’之能事,废寝忘食是她生活中的经常状况。”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学校取得了有目共的成绩,但同时困难也与日俱增。为了缓解经费不足的难题,她不仅捐出自家果园建校舍,还零薪酬“聘请”自己的兄长来学校任职。同时,她几次三番请求县里帮助,但碍于乱世,县里丝毫不能提供帮助。除了经费上的困难,封建礼教的干扰更为严重。向警予的教育理念被不愿抛弃旧思想、旧传统的人斥责为离经叛道之举,上至官员下至家长处处掣肘,给向警予带来了无尽的麻烦。即便如此,向警予也从未放弃努力,她越挫越勇,浦女校不仅没有衰落,反而得到了快速发展,至1918年向警予离开前,学校学生“已达二百多人,老师十数人”。

二、探求真理,敢为人先

在办学中遭受的重重困难都不得不让向警予思考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她的教育救国的思想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是在她逐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之后发生的。

1918年4月,毛泽东、和森等人在长沙创立了新民学会,并以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远大志向倡导和组织进步青年到法国去勤工俭学。第二年,他们在北京创立了“留法工俭学学会”。毛泽东专门给向警予写了一封信,希望她能带领妇女也出国留学。向警予一收到信马上赶到长沙,成立了“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次年12月,向警予同和森、畅等30余人一道赴法,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就在赴法途中,她“开始抛弃教育救国的幻想而倾向于共产主义”,并且一到法国就开始形成具有“这种倾向的组织”。在法国,她一边在树胶厂和纺织厂做工,一边刻苦地学习马克思的著作,越是接触马克思主义,就越发现自己以前的救国想法是错误的。在1920年6月她写给毛泽东的信中有过一段自我检讨,她说道,“自出以来,觉从前种种,皆是错误,皆是罪恶。”在这种自省下,她更是加倍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为了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她逐字逐句地查阅字典,常常夜以继日地学习,连身体健康都顾不上了。可即便如此,她仍然觉得“驾飞艇以追之,犹恐不及”。当时国内正起一股新旧社会思潮之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究竟是选择改良还是选择革命,不仅牵动着国内爱国人士的心,也牵动着远在法国的游子的心。

1920年,留法的新民学会会员在达尼开会,会上,革命与改良的道路之争再次成为了辩论的焦点。向警予坚定地支持蔡和森的革命主张,还对萧子升等人的改良主张进行了批驳,她说道:“无论何事,说得上改良,总还有几分可取,现在的政治,你取它哪一点来改良呢?”由于会议上没有取得定论,双方便都致信毛泽东征求意见。毛泽东在回信中肯定了蔡和森、向警予的革命主张,更加坚定了他们要用社会主义的原理和方法来改造中国的决心。在此决心下,向警予和蔡和森共同提出了组建“中国共产党”的计划。1920年至1921年,向警予同周恩来、王若飞等人在法国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恰好,这一时期国内进步青年正在积极备建立中国共产党,并于1921年7月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所以,1936年毛泽东在回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时给埃德加·斯诺说道“在法国,许多勤工学的人也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几乎是同国内的组织同时建立起来的。那里的党的创始人之中有周恩来、李立三和向警予。向警予是蔡和森的妻子,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

在留法的两年里,向警予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熏陶,从一名民主主义者转变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她的救国理念越发成熟,弃了过往单纯的教育救国之路。1921年底,向警予回到中国,毅然投身于革命事业中。1922年在党的二大上,她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部长,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在她的领导下开始了。

三、妇运先驱,一片丹心

在向警予的心中,对于女性在改造中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留法勤工俭学期间,她就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写出了《女子解放与改造的商榷等文章。她认为“女子解放的问题……是社会改造的一个根本问题。”她从分析现实入手,指出当时的中国女子中,有觉悟的已是少数,而有觉悟并能够解决自己问题的更是极少数。觉悟的问题,应该从“思想的启发入手”,而自决的问题则应从实际的运动入手”。分析来看,就是首先要有妇女运动的理论,而后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这也就是后来她领导妇女工作的思想路线。

在当选为妇女部部长后,向警予充分运用所学,将妇女运动同革命斗争和政治运动相结,引导广大妇女群众团结起来支持革命。她既是领导者,也是组织者和宣传者。她写了许多文章来阐述妇女对革命的重要性,还起草了很多关于妇女运动的文件,推动了妇女运动的发展。她丝毫没有架子,十分平易近人,经常到上海大学的女生宿舍去与女青年讨论时事政治,或者在自己住的地方接待前来交流的妇女们。她总是很热情地向女青年或者妇女们宣讲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原理鼓励大家、团结大家。为了调动妇女的积极性,她还带头深入妇女中间,细致耐心

地宣讲革命道理,走访工人家庭,参加工人和妇女的各种活动,并且还创办了工人夜校。她经常到女工中间发表演讲,每当她讲完,台下的女工们都会激动不已。在她的努力下,许多女青年、妇女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投身革命。

1923年,党的三大通过了向警予起草的《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大会还决定成立妇女运动委员会,向警予被选举为妇女运动委员会第一书记。此后,她开始以上海《民国日报》及其副刊《妇女周报》《前锋〉《向导》等报刊为渠道,频频发表关于妇女运动、妇女解放的文章,引导了中国早期妇女运动的思潮。在不断加强理论宣传的同时,实践斗争也在不断展开。1924年6月,上海14家丝厂近1.5万名女工发起了大罢工,她们强烈要求改善待遇,却遭到了工厂主和军警的镇压,一些人还被逮捕。在这种情况下,向警予当机立断,马上将女工们组织起来进行有理有据地抗议,提出了增加工资、减少工作时长、释放被捕工人等16项要求。为了取得工胜利,她又不辞辛苦地发动女权运动同盟会、全国学生总会和闸北市民协会等团体声援女工的斗争。在她的呼吁下,社会各界纷纷对女工表示支持,最终这场罢工取得了胜利。9月,她又直接领导了上海南洋烟厂7000余名工人的大罢工,并发文揭露了本次大罢工背后资本家的罪恶行为。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向警予第一时间组织和领导上海的妇女加入到这场斗争中,她不顾倾盆大雨亲自带领妇女同志们走上街头参加罢工,还到其他街道上去开展宣传,号召更多人加入到斗争的队伍。面对敌人的威慑,向警予丝毫不惧,她挥舞着拳头,慨激昂地发表着演讲,揭露帝国主义罪行,极大地鼓舞了斗争士气。为此,她的丈夫蔡和森说她是“‘五州’运动中有力的动者组织者之一”。在向警予的组织领导下,妇女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至1925年上半年,她发起和组织的“妇女解放协会”的会员已经达到三十万人。

 

四、为党而死,无上光荣

1927年,随着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革命,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国民党反动军阀大肆制造“白色恐怖”,举起屠刀砍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武汉也不例外,深陷白色恐怖之中,不断有共产党员和党组织被杀害和,在这种形势下想要继续做好党的工作,可谓十分艰难。

此时的向警予是享有盛名的妇女运动的领袖,而且她的共产党员身份是公开的,因此成为了国民党“黑名单”上重点通的对象。当时,向警予在武汉从事革命工作,许多人都劝她离开武汉,党组织也打算将她调离,但都被向警予一一拒绝了。她知道如果这个时候走了,不但会让许多革命同志失去信心,更会让人民群众失望。这是党面临的重大危机,唯有勇敢地去面对、去斗争,才能使党脱离危机。她坚定地说:“武汉三镇是我党重要的据点,许多重要负责同志牺牲了,我一离开,就是说我党在武汉失败了,这是对敌人的示弱,我决不能离开!”为此,她不顾个人安危,化名易夏氏,化装成女工、教师等角色,深入群众开展工作,千方百计地与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让他们知道:中国共产党从未离开!

为了继续发出党的声音,向警予自1927年10月以后主笔湖北省委地下党刊《大江》报,控诉白色恐怖,将武汉工人团结在一起展开地下斗争。1928年1月,湖北省委印刷机关遭到敌人破坏,向警予等人只得撤离,但仅仅一个月后又迅速复刊。在《大江》报复刊第号上,向警予掷地有声地写道:“《大江》愿做你们的伴侣,和你们永久共甘苦,同生死!《大江》愿做你们的明灯,在黑夜中照着你们走上光明的大路!大江》愿做你们的后台,替你们细诉,在湖北的鬼世界里发出工人阶级的正义之声!”这里的“《大江》”实则喻指中国共产党。

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打破的——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宋向林的告密,正强忍着饥饿在工人中做革命工作的向警予在法租界被捕了。国民党想尽办法将她从法租界巡捕房“引渡”到国民党武汉卫戍司令部。“引渡”途中,“武汉劳苦群众人山人海,都来瞻仰此将要永别他们的领袖”,向警予慨激昂“沿路向着群众高声演说,大声高呼一切革命口号”。在看守所内,国民党反动派对向警予用了三次大刑,企图从她口中挖出共产党的秘密,可向警予不但没有被吓倒、打倒,反而斗志愈发昂扬,高呼“为党的事业而死,无上光荣!”在中她继续传播革命真理,还领导了绝食斗争,不畏死的态度令敌人束手无策。但向警予并非真的不怕死,此时的她不仅是一位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狱中她时常拿出孩子的照片观摩。最终,当她在狱中给孩子写下“小宝宝,小宝宝,妈妈忘不了!……希望你像小鸟一样,在自由的天空飞翔,在没有剥削的社会成长!”这封信后,面对着党的事业和自己骨肉的选择,她毅然选择了忠于党、忠于革命。

向警予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国民党反动派深怕“群众起而劫狱”,便于1928年5月1日在汉口余记里后空坪残忍地杀害了她。这一天,“自鼎丰里一带经过,沿途观者,人山人海”,向警予边向前走,边高呼革命口号,丝毫没有畏惧即将到来的死亡。随着枪声响起,向警予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33岁。当天夜里,共产党员陈春和把向警予的遗体偷偷运走,安葬在了“汉阳古琴台对面的六角亭下”。

向警予虽然牺牲了,但她的精神和功绩一直伴随着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正如她的战友、爱人蔡和森悲痛悼念:“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1978年4月30日,在向警予英勇就义五十周年之际,党和人民将她的墓迁到了武汉市龟山西部的山顶上,邓小平亲笔写下“向警予烈士之墓”。墓前竖立有一尊向警予烈士的汉白玉雕像,她手握书本端坐在岩石上眺望着远方,正如她曾经眺望着中国的未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