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警予: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旅欧勤工俭学和留苏学习的进步青年相继回国,在火热的斗争中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功勋。”向警子就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位女性进步青年。她从小就接受良好教育,思想进步,发奋图强,将实现“男女平等”作为毕生所愿;旅法期间,她热衷探求真理,积极主张建立党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回国后,她毅然投身革命,高擎妇女运动的旗帜,领导了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堪誉“中国的蔡特金”;面对反动派,她高昂头颅,大义凛然,不惧牺牲,慷慨就义,留下“我为党的事业而死,无上光荣!”的铮铮誓言。1939年,在延安召开的“三八”纪念大会上,毛泽东向全党发起了“学习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的号召。2020年,适逢向警予同志诞辰125周年,撰文追忆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的不朽历程。就是要感悟学习她“忧国忧民立壮志、敢为人先辟新天”的初心品质。
一、男女平等,毕生所愿
溆浦,一个让人听起来比较陌生的地方。上沅水,发枉渚,宿辰阳,一路跋涉,入与溆两千多年前,楚国左徒屈原过长江,经庭洞,浦,流放至此,行吟抒怀,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骚体”辞篇,著就了“诗赋之宗”的地位,为溆浦留存了饱含“忧天下”的文化情怀。两千多年后,这里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妇女部长,她就是向警予。
向警予,土家族人,原名向俊贤,乳名九九,1895年9月出生于湖南溆浦的商贾之家,家境殷实。或许是受到溆浦深厚的文化滋养,父亲向瑞龄虽是一名商人,但十分重视对孩子们的教育培养。向警予的大哥向仙钺(日本早稻田大学专科部政治经济科肄业)、五哥向仙良(日本首都府立圣科大学医学士)、七哥向仙钟(日本明治大学经济系商科学士)、十弟向仙锞(日本千叶医学专门学校药学士)都有留学日本的经历,可以说,在当时向家众子女的文化水平是比较高的。有这样的文化熏养,向警予自然从小也形成了好学的习性,她喜欢听故事,“尤其喜欢木兰从军的故事,并能背诵《木兰辞》”,可能这就是她萌生“谁说女子不如男”思想的起源。8岁那年,向警予进入了家乡的一所小学读书,成为了溆浦第一个上学的女孩。在大哥仙钺的影响下,向警予自12岁起就开始关心国事,《新民丛报》《民报》等刊物是她接触新思想、了解政治的窗口,对她后来的革命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读书带来的改变使向警予切身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她逐渐感悟到了这个时代对女性的不公。
1910年,向警予考入了常德女子师范学校,在这里她不仅刻苦学习,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她与翦伯赞的姑姑翦万容、丁玲的母亲蒋胜眉等人结拜为七姊妹,结拜誓词读来掷地有声:“振奋女子志气,励志读书,男女平等,图强获胜,以达到教育救国之目的。”之所以有如此志向,是因为她们认为“中国今日之种种事业,其希望均在学生”。但这种希望仅靠男学生是不够的,女学生也是“希望”之一。可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女性读书是一件“无用”甚至“无德”的事情,然而向警予不这么认为。1919年12月,她在给友人的信中曾谈起有关女子发展计划的问题,将当时流行的“女子解放”思潮的兴起归根为“学识能力的关系”,将女子解放的希望寄托在教育上,其中“男女同学的教育,尤为提高女子学识能力,是催促社会文化进步的唯一妙法”。读到这些论断,有些人认为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但这并非“纸上谈兵”的信口开河之语,而是向警予敢为人先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
1912年春,常德女子师范学校停办,向警予与蒋胜眉等人相约奔赴长沙,并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两年后,该校校长朱剑凡无故遭到免职,向警予为了表达抗议愤而退学,转学到了朱剑凡自办的长沙周南女子师范学校。也是从这时候起,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向警予,以此来警醒自己要时刻对封建势力保持警惕之心,要时刻与他们作斗争。周南女校以“救亡图存,启迪民智,解放妇女”为宗旨,学校汇集了大批思想活跃、进步的师生,更激发了向警予的爱国之心和救国之志。1916年,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回到家乡创办了溆浦县立女子学校,决心“启蒙女子智识、提升女子觉悟”。为此,她专门为学校创作了《溆浦女校校歌》:
美战,庐山之下溆水滨,
我校巍巍耸立当其前。
看呀,现在正是男女平等,
天然的淘汰,触目惊心。
愿我同学做好准备,
为我女界啊大放光明。
这首校歌感情饱满、斗志昂扬,展现了女校的巍巍风貌,阐释了女校的建校理念,指明了女校的发展方向。向警予担任第一任校长,从此开始了践行自己的教育救国之路。
溆浦县城本就封闭落后,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男女共读更是一件从未有过的事情,许多人并不理解向警予的良苦用心,反而担心让女孩子上学,会被“带坏”。学校开学一周后,前来读书的女孩不过寥寥数人。向警予深知此事的艰难,倒也不气馁,而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她“一面请求县知事发布《令各区送女子就学文》的布告”,一面“与同事在县城万寿宫演出新戏进行劝学”,她努力宣扬男女平等及读书的重要性,挨家挨户劝学,最终打动了许多家长,纷纷将自家女孩送进了学校。为了让家贫者也能接受教育,她还开办刺绣、缝纫等课程,让贫困学生半工半读。为了提高学习教育水平,她高薪聘请优秀老师前来任教,让学生们经受新思想的洗礼。她是校长,也是孩子们的贴心保姆,她与学生们同吃、同住、同学习,给孩子们以无微不至的关心,深受学生们爱戴。在整个办学过程中,向警予注重强化学生们的“国家意识”,引导学生们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她重视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而反对“读经”;她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不仅“开设了完整的体育课程,而且发展了竞技体育”,将体育锻炼与救国结合到了一起。溆浦女校除了教授知识,还践行着“自治心、公共心”的校训,引导学生不仅要注重个人品德,而且要担负起个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这一思想即便在今天来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办学过程中,向警予处处敢想敢做,“在一县之中,尽其‘上说下教’之能事,废寝忘食是她生活中的经常状况。”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学校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同时困难也与日俱增。为了缓解经费不足的难题,她不仅捐出自家果园建校舍,还零薪酬“聘请”自己的兄长来学校任职。同时,她几次三番请求县里帮助,但碍于乱世,县里丝毫不能提供帮助。除了经费上的困难,封建礼教的干扰更为严重。向警予的教育理念被不愿抛弃旧思想、旧传统的人斥责为离经叛道之举,上至官员下至家长处处掣肘,给向警予带来了无尽的麻烦。即便如此,向警予也从未放弃努力,她越挫越勇,溆浦女校不仅没有衰落,反而得到了快速发展,至1918年向警予离开前,学校学生“已达二百多人,老师十数人”。
二、探求真理,敢为人先
在办学中遭受的重重困难都不得不让向警予思考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她的教育救国的思想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是在她逐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之后发生的。
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创立了新民学会,并以“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远大志向倡导和组织进步青年到法国去勤工俭学。第二年,他们在北京创立了“留法勤工俭学学会”。毛泽东专门给向警予写了一封信,希望她能带领妇女也出国留学。向警予一收到信马上赶到长沙,成立了“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次年12月,向警予同蔡和森、蔡畅等30余人一道赴法,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就在赴法途中,她“开始抛弃教育救国的幻想而倾向于共产主义”,并且一到法国就开始形成具有“这种倾向的组织”。在法国,她一边在树胶厂和纺织厂做工,一边刻苦地学习马克思的著作,越是接触马克思主义,就越发现自己以前的救国想法是错误的。在1920年6月她写给毛泽东的信中有过一段自我检讨,她说道,“自出溆以来,觉从前种种,皆是错误,皆是罪恶。”在这种自省下,她更是加倍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为了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她逐字逐句地查阅字典,常常夜以继日地学习,连身体健康都顾不上了。可即便如此,她仍然觉得“驾飞艇以追之,犹恐不及”。当时国内正掀起一股新旧社会思潮之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究竟是选择改良还是选择革命,不仅牵动着国内爱国人士的心,也牵动着远在法国的游子的心。
1920年,留法的新民学会会员在蒙达尼开会,会上,革命与改良的道路之争再次成为了辩论的焦点。向警予坚定地支持蔡和森的革命主张,还对萧子升等人的改良主张进行了批驳,她说道:“无论何事,说得上改良,总还有几分可取,现在的政治,你取它哪一点来改良呢?”由于会议上没有取得定论,双方便都致信毛泽东征求意见。毛泽东在回信中肯定了蔡和森、向警予的革命主张,更加坚定了他们要用社会主义的原理和方法来改造中国的决心。在此决心下,向警予和蔡和森共同提出了组建“中国共产党”的计划。1920年至1921年,向警予同周恩来、王若飞等人在法国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恰好,这一时期国内进步青年正在积极筹备建立中国共产党,并于1921年7月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所以,1936年毛泽东在回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时给埃德加·斯诺说道:“在法国,许多勤工俭学的人也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几乎是同国内的组织同时建立起来的。那里的党的创始人之中有周恩来、李立三和向警予。向警予是蔡和森的妻子,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
在留法的两年里,向警予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熏陶,从一名民主主义者转变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她的救国理念越发成熟,摒弃了过往单纯的教育救国之路。1921年底,向警予回到中国,毅然投身于革命事业中。1922年在党的二大上,她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部长,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在她的领导下开始了。
三、妇运先驱,一片丹心
在向警予的心中,对于女性在改造中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留法勤工俭学期间,她就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写出了《女子解放与改造的商榷》等文章。她认为“女子解放的问题……是社会改造的一个根本问题。”她从分析现实入手,指出当时的中国女子中,有觉悟的已是少数,而有觉悟并能够解决自己问题的更是极少数。觉悟的问题,应该从“思想的启发入手”,而自决的问题则“应从实际的运动入手”。分析来看,就是首先要有妇女运动的理论,而后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这也就是后来她领导妇女工作的思想路线。
在当选为妇女部部长后,向警予充分运用所学,将妇女运动同革命斗争和政治运动相结合,引导广大妇女群众团结起来支持革命。她既是领导者,也是组织者和宣传者。她写了许多文章来阐述妇女对革命的重要性,还起草了很多关于妇女运动的文件,推动了妇女运动的发展。她丝毫没有架子,十分平易近人,经常到上海大学的女生宿舍去与女青年讨论时事政治,或者在自己住的地方接待前来交流的妇女们。她总是很热情地向女青年或者妇女们宣讲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原理鼓励大家、团结大家。为了调动妇女的积极性,她还带头深入妇女中间,细致耐心
地宣讲革命道理,走访工人家庭,参加工人和妇女的各种活动,并且还创办了工人夜校。她经常到女工中间发表演讲,每当她讲完,台下的女工们都会激动不已。在她的努力下,许多女青年、妇女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投身革命。
1923年,党的三大通过了向警予起草的《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大会还决定成立妇女运动委员会,向警予被选举为妇女运动委员会第一书记。此后,她开始以上海《民国日报》及其副刊《妇女周报》《前锋〉《向导》等报刊为渠道,频频发表关于妇女运动、妇女解放的文章,引导了中国早期妇女运动的思潮。在不断加强理论宣传的同时,实践斗争也在不断展开。1924年6月,上海14家丝厂近1.5万名女工发起了大罢工,她们强烈要求改善待遇,却遭到了工厂主和军警的镇压,一些人还被逮捕。在这种情况下,向警予当机立断,马上将女工们组织起来进行有理有据地抗议,提出了增加工资、减少工作时长、释放被捕工人等16项要求。为了取得罢工胜利,她又不辞辛苦地发动女权运动同盟会、全国学生总会和闸北市民协会等团体声援女工的斗争。在她的呼吁下,社会各界纷纷对女工表示支持,最终这场罢工取得了胜利。9月,她又直接领导了上海南洋烟厂7000余名工人的大罢工,并发文揭露了本次大罢工背后资本家的罪恶行为。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向警予第一时间组织和领导上海的妇女加入到这场斗争中,她不顾倾盆大雨亲自带领妇女同志们走上街头参加罢工,还到其他街道上去开展宣传,号召更多人加入到斗争的队伍。面对敌人的威慑,向警予丝毫不惧,她挥舞着拳头,慷慨激昂地发表着演讲,揭露帝国主义罪行,极大地鼓舞了斗争士气。为此,她的丈夫蔡和森说她是“‘五州’运动中有力的煽动者组织者之一”。在向警予的组织领导下,妇女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至1925年上半年,她发起和组织的“妇女解放协会”的会员已经达到三十万人。
四、为党而死,无上光荣
1927年,随着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国民党反动军阀大肆制造“白色恐怖”,举起屠刀砍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武汉也不例外,深陷白色恐怖之中,不断有共产党员和党组织被杀害和摧毁,在这种形势下想要继续做好党的工作,可谓十分艰难。
此时的向警予是享有盛名的妇女运动的领袖,而且她的共产党员身份是公开的,因此成为了国民党“黑名单”上重点通缉的对象。当时,向警予在武汉从事革命工作,许多人都劝她离开武汉,党组织也打算将她调离,但都被向警予一一拒绝了。她知道如果这个时候走了,不但会让许多革命同志失去信心,更会让人民群众失望。这是党面临的重大危机,唯有勇敢地去面对、去斗争,才能使党脱离危机。她坚定地说:“武汉三镇是我党重要的据点,许多重要负责同志牺牲了,我一离开,就是说我党在武汉失败了,这是对敌人的示弱,我决不能离开!”为此,她不顾个人安危,化名易夏氏,化装成女工、教师等角色,深入群众开展工作,千方百计地与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让他们知道:中国共产党从未离开!
为了继续发出党的声音,向警予自1927年10月以后主笔湖北省委地下党刊《大江》报,控诉白色恐怖,将武汉工人团结在一起展开地下斗争。1928年1月,湖北省委印刷机关遭到敌人破坏,向警予等人只得撤离,但仅仅一个月后又迅速复刊。在《大江》报复刊第一号上,向警予掷地有声地写道:“《大江》愿做你们的伴侣,和你们永久共甘苦,同生死!《大江》愿做你们的明灯,在黑夜中照着你们走上光明的大路!《大江》愿做你们的后台,替你们细诉冤苦,在湖北的鬼世界里发出工人阶级的正义之声!”这里的“《大江》”实则喻指中国共产党。
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打破的——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宋向林的告密,正强忍着饥饿在工人中做革命工作的向警予在法租界被捕了。国民党想尽办法将她从法租界巡捕房“引渡”到国民党武汉卫戍司令部。“引渡”途中,“武汉劳苦群众人山人海,都来瞻仰此将要永别他们的领袖”,向警予慷慨激昂“沿路向着群众高声演说,大声高呼一切革命口号”。在看守所内,国民党反动派对向警予用了三次大刑,企图从她口中挖出共产党的秘密,可向警予不但没有被吓倒、打倒,反而斗志愈发昂扬,高呼“为党的事业而死,无上光荣!”在狱中她继续传播革命真理,还领导了绝食斗争,悍不畏死的态度令敌人束手无策。但向警予并非真的不怕死,此时的她不仅是一位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狱中她时常拿出孩子的照片观摩。最终,当她在狱中给孩子写下“小宝宝,小宝宝,妈妈忘不了!……希望你像小鸟一样,在自由的天空飞翔,在没有剥削的社会成长!”这封信后,面对着党的事业和自己骨肉的选择,她毅然选择了忠于党、忠于革命。
向警予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国民党反动派深怕“群众起而劫狱”,便于1928年5月1日在汉口余记里后空坪残忍地杀害了她。这一天,“自鼎丰里一带经过,沿途观者,人山人海”,向警予边向前走,边高呼革命口号,丝毫没有畏惧即将到来的死亡。随着枪声响起,向警予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33岁。当天夜里,共产党员陈春和把向警予的遗体偷偷运走,安葬在了“汉阳古琴台对面的六角亭下”。
向警予虽然牺牲了,但她的精神和功绩一直伴随着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正如她的战友、爱人蔡和森悲痛悼念:“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1978年4月30日,在向警予英勇就义五十周年之际,党和人民将她的墓迁到了武汉市龟山西部的山顶上,邓小平亲笔写下“向警予烈士之墓”。墓前竖立有一尊向警予烈士的汉白玉雕像,她手握书本端坐在岩石上眺望着远方,正如她曾经眺望着中国的未来。